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50 点击次数:199
世人常言“碑刻不可学”,这句话有些绝对,古代王公贵族,或者勋贵、宠臣的墓志,制作极为精心,先说墓志用的石料,没有一丝的杂志或碎痕,材质坚硬,表面光滑,便于镌刻,能够传世千百年。
图片
所用的书家和工匠,更不用说,皆是当朝名手,书法家的根基扎实,水平高超,字迹端庄又不乏艺术性,通过强悍的笔法功力,凸显墓志主人的崇高地位,墨迹写的如此精妙,镌刻也不能差劲。
图片
名人墓志的工匠,必须熟悉书家风格,通晓深层的变化,这样雕刻时,才能保留精微细节,还原真迹之美,利于后世临摹,譬如唐朝一位“太监墓志”,字字清晰生动,姿态优美,日本皇室视为“传家宝”。
图片
此作就是《高延福墓志》,他是“最牛太监”高力士的养父,亲手培养高力士,对其感激不尽,离世后,邀请孙翌撰文,苏灵芝写碑,全碑共计729字。
镌于开元12年(724年),全称《大唐故中大夫守内侍上柱国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》,单字约为3厘米,苏灵芝的字迹“视北海而加庄,视太师又多隽。”
图片
相比李邕,其字更显凝练,对比颜真卿,姿态更加灵活,由此可见,其字的阴阳分布,拿捏极为平衡,多用藏锋起笔,运笔换为中锋,不断衄挫调锋,线条遒劲中见秀润,气脉畅通连贯。
图片
这种“一搨直下”的技法,与《圣教序》一脉相承,既有行书的流畅,又蕴含楷书的凝练,意态十分丰富,体势、章法亦是如此,排布错落有致,俯仰呼应间透出潇洒飘逸,饱含艺术生命力。
图片
《高延福墓志》的原碑,在乾隆年间,于陕西出土,当时毕沅找到它,花费2万钱购得,并记载:“此碑向在农家,几为柱礎者数矣。乾隆辛丑五月,余以二万钱购得之,今移置灵岩山馆”。
图片
因原碑拓印过多,字迹逐渐模糊,世人不再关注,幸好“初拓本”尚存,字迹清晰无损,着墨浓润,细节尽数印在纸面,重现纯正的晋唐技艺,可惜不慎传到日本,皇室一直秘藏。
图片
如今“初拓本”存于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,近期逐渐露面,赢得一致好评,时常临摹,能够掌握“二王”书风和技巧,夯实自身基础,用笔稳健而灵动,同时初步领会行书风貌,日后学习更加顺利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于《高延福墓志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推出便携的经折装,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,与原作毫无二致,见此品如见原作,市面独此一家,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